《自由時報》報導,被詢問到若和COVAX簽約台灣能獲得多少疫苗?陳時中說現在疫苗都是賣方市場,相關資訊得保密。
究竟,諾蘭在他的全新力作藏了什麼謎題?電影最核心的關鍵命題又該如何破解?現在,就跟著我們走入《天能》與燒腦的產地一探究竟。但從未來的角度來看,順逆兩人均為同一人。
Photo Credit: 《天能》劇照、華納兄弟 第三個則是從未來再次回到大戰現場的尼爾,處在逆行的時間方向,最後在地下洞穴開鎖,並幫主角擋下子彈後,壯烈犧牲於門前,用他的性命拯救世界。文字:半個比爾|圖表製作:Stellina Chen 這兩週院線片最熱門的話題,除了吐槽點滿滿的《花木蘭》之外,想必是已經上映第三週,卻讓許多觀眾腦袋運轉到幾乎快燒掉的《天能》。於是薩托撞擊銀色車輛使其翻車,最後點火讓銀色車輛爆炸後結冰,而逆行的主角本以為自己能出其不意進攻,卻將鈽元素「雙手奉上」。六、Tenet的意義為何? 關於片名 Tenet,敏銳的觀眾應該可以發現,「Tenet」順著讀與倒著讀皆是相同字彙。關於這點,我們可以透過圖解,來分析主角在挪威自由港的歷程,進而解釋這個精妙的設計。
這樣的用意在於,因為藍色的部隊是從未來逆行,所以可以看到紅隊可能遭遇的危機與阻礙,進而傳達給順時間而行的紅隊,以未來的經驗來幫助他們完成任務。OPERA:歌劇院,開場的恐攻即是發生在烏克蘭基輔的歌劇院。三是印度在印中邊境部署了重兵和重武器,新德里相對北京不僅有戰略優勢,還有戰術優勢,一旦中國開戰,1962年印度戰敗的事情可能不會再重演。
按照中國涉印專家的說法,原因在於印度在西段的基礎設施,尤其是公路等條件的改善,使印軍更容易到達以前比較少到的地方,這樣中印雙方遭遇的概率變得更高,也就產生了越來越大的摩擦「鳴槍事件」前,印軍佔領了原先由中國控制的班公湖南岸的兩個制高點,此次事件據說正是中國軍隊前去交涉而發生的。事情到這地步,雙方離戰爭只有一步之遙。二是在中美對抗的大背景下,新德里認為北京顧忌兩面作戰,沒有餘力和印度長期對峙,更不敢主動尋戰,故配合美國向中國施壓,以達修改當前實控線的目的。
中印恐怕都沒料到,圍繞邊境實控線的爭奪會導致如今這這種後果。三是印度在印中邊境部署了重兵和重武器,新德里相對北京不僅有戰略優勢,還有戰術優勢,一旦中國開戰,1962年印度戰敗的事情可能不會再重演。
雖然印度國內不乏主張對中開戰的聲音,尤其部分印度精英,要雪恥1962年之仇,鼓動莫迪政府和中國打仗,奪取中國控制的阿克賽欽,加勒萬河谷事件後,莫迪和印度國防部長也先後視察邊境地區,授權一線部隊對開槍相機行事。儘管如此,北京也存在著民族主義的壓力以及新德里不斷的滋擾。不管誰先開槍,鳴槍看來是事實。過去,兩軍遭遇時,一般是互相喊話,拉橫幅互相警告,到今(2020)年5月,已演變為肉搏,直至6月15日出現械鬥和推搡。
畢竟現在戰爭比的不僅是武器,還有國力,印中若爆發戰爭,肯定是一場拉鋸戰,短期內結束不了,儘管大的國際形勢對印度有利,它也佔據戰術優勢,但兩國經濟相差幾倍,特別是在新冠疫情導致的經濟萎縮下,印度經濟能否長期支撐和中國的戰爭,是值得懷疑的。在習近平和莫迪(Narendra Modi)2018年4月武漢會晤後,兩國因洞朗事件造成的緊張對峙一度得以降溫,新冠疫情的爆發,讓北京和新德里將施政的重心放在各自的抗疫,無暇他顧,然而未料6月雙方軍隊在加勒萬河谷出現嚴重軍事衝突,導致印方20名士兵死亡,中方死傷士兵若干。另外,1962年戰敗的陰影尚在,並且,戰爭一旦開打,巴基斯坦會不會趁之摻乎進來,也是未知數。儘管期間雙方通過5輪軍長級會晤為爭端降溫,有些點上脫離接觸,但印度到8月又要恢復以前的狀況,於是在談判時抬高要價,表現強硬。
此乃北京一直避免讓對峙升級的主因。印度信心何來? 在雙方高漲的民族主義下,事情看來一時難以解決,至少今年解決的可能性不大。
這不是說,對印度的「挑釁」,習近平不想「教訓」印度,但面對四面受困的國際環境和輿論,北京擔心,如果開戰,不管主動還是被動,外界一直憂慮的中國對世界實行擴張戰略將會坐實,從而使得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警惕會進一步加強。Photo Credit: AP / 達志影像 北京擔心什麼? 對北京來說,鑑於目前不利的國際環境,更不願和印度開戰。
現在發展到鳴槍警告,這也是1975年以來,中印邊境首次出現鳴槍事件。5月初,雙方主要在加勒萬河谷對峙,後來擴展到了中印邊界的西段,多的時候同時有5個點都在發生對峙。印度對此有自己的說法,認為是中國想要搶在印度公路通往更多的邊境線之前,改變實控線,侵佔印度領土。文:鄧聿文(政治評論員,獨立學者,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) 根據中國西部戰區發言人張水利大校的聲明,印軍9月7日非法越線進入中印邊境西段班公湖南岸神炮山地域,在行動中悍然對前去交涉的中國邊防部隊巡邏人員鳴槍威脅,印度國防部隨即反駁中方,指中國繼續採取挑釁性活動讓局勢升級,印軍在任何階段都沒有越過LAC(實際控制線),也沒有使用任何侵略手段,「包括鳴槍」。從這個角度看,新德里有借目前所處有利局面對中國先發制人的動機,但是否已經想好同中國打一仗,「一勞永逸」解決兩國邊境爭端,也不能就確定。雖然中國的民族主義不如印度強烈和悲情,很多中國人對印度有一種盲目的優越感,但也因此,對北京只是口頭反駁和抗議印度而不用實際行動教訓印度早有不滿,尤其最近傳出印軍佔據中國原來控制的兩個山地和「鳴槍事件」後,民間對印度開戰的聲音再次鼓起,這無疑會給北京和解放軍很大壓力。
按照中國涉印專家的說法,原因在於印度在西段的基礎設施,尤其是公路等條件的改善,使印軍更容易到達以前比較少到的地方,這樣中印雙方遭遇的概率變得更高,也就產生了越來越大的摩擦。兩國國防部長近日在莫斯科的會談也互不相讓,中國防長魏鳳和堅稱「中國的領土一寸也不能丟」,印度防長辛格(Rajnath Singh)表示決心不惜一切代價保護國家完整與主權。
此後,印度全面反華,民族主義高漲,經濟上禁止中國的投資和企業進入印度市場,軍事上增派部隊和武器到衝突地帶,莫迪政府在輿論壓力下還表示,將是否使用槍枝的權力下放給一線部隊。中方拒絕印度要求之後,8月底印度想通過擴大分歧的方式為其談判加碼,又發起了一輪越線挑釁,搶佔更多的無人山頭,獲得更大的戰略優勢和談判優勢,再要求中方從原來的一些對峙點撤出
」 這種對待部屬的結果,就是市府首長異動頻繁,幕僚團隊成員也一再流失。不僅如此,台北市前副市長陳景峻2018年為了輔選柯文哲連任市長,被民進黨停權,選後陳景峻請辭離開市府,近兩年沒有工作,柯文哲也不聞不問,卻在陳就任監察委員不久,傳出北市府政風處調查「捷運信義安和站聯開案」,將陳景峻移送法辦一事。
她在台北市政府5年,誰能指出她管過哪個人事?至於民眾黨的事,她已辭去組織部召集人職務,不再針對黨務發言。」即使事後柯改口此說法「不妥當」,已讓市府公務員心寒。很多公務員私下表示,這兩年市府沒有人願意再幫柯文哲做事,柯幾乎是提早跛腳。和2018年同樣的民調相比,他的滿意度由61%下滑至32%。
消息引發軒然大波,事後卻證明是空穴來風。民眾黨成立時,曾立下「五年三階段」目標,第1階段是取得立委席次。
2022年縣市長及議員選舉如何布局,是柯文哲要面臨的最大考驗,如果2022年選舉再敗,2024年的總統夢,將離柯文哲愈來愈遠。文:郭瓊俐 台北市長柯文哲領軍的民眾黨,今年初立委選舉拿下5席立委的佳績,成為國會第3大黨。
Photo Credit: 中央社 前幕僚指出,以前市府和民眾黨的人事都是蔡壁如在操盤,但蔡壁如當了立委後,開始做自己,甚至在民眾黨會議上和柯文哲對罵,讓柯覺得不是滋味,開始疏遠蔡壁如,引進柯媽媽和太太陳佩琪。根據TVBS調中心最新民調,全國12位政治人物中,柯文哲聲望排名第10,僅高於前總統馬英九和國民黨主席江啟臣。
選舉是要提早栽培候選人,將資源和人脈放給他們經營,但柯文哲不培養人才,他認為想參選的人還是很多,不愁找不到人,找到候選人後,只要靠他的光環就可以輔選成功,但這種只成就一個人的「吸星大法」,顯然逐漸失效中。第2階段是縣市長及議員選舉,採「遍地開花」模式,各縣市都要提名議員參選。台北市政成績不佳、幕僚團隊流失、核心價值混亂等因素,都是外界分析柯文哲光環消退的原因。姚量議出身太陽花學運,又有農政背景,他的出走與批評,對柯文哲殺傷力不小,為了轉移姚量議的新聞焦點,北市府才放出陳景峻被移送的消息。
市府前幕僚表示,錢櫃KTV林森店大火案,牽扯出北市都發局曾姓公務員涉賄案,案件還在調查中,就有人發動網軍大力攻擊曾,曾受不了攻擊走上絕路。第3階段就是進攻2024年總統及立委選舉。
一向低調的陳景峻,忍不住跳出來罵柯文哲「政治操作,太不厚道。但不過短短半年,民眾黨在各次補選中屢戰屢敗,高雄市長補選一役,民眾黨候選人吳益政只拿下4%選票,在南部拓展實力的盤算不但落空,民眾黨的聲勢也快速下降中。
綠營立委狠批他「刻薄寡恩」,網民甚至創造「柯伯寡恩」一詞諷刺柯文哲。後來在內部會議討論其他違建案時,柯文哲竟然嗆下屬,「再逼幾個自殺就可以了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